经济日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陈厚群院士科研成就学术研讨会

【字体:      】     打印     2022-05-06 16:4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28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陈厚群院士科研成就学术研讨会”。

  据了解,陈厚群是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享誉中外的水工抗震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主席团成员,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水利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等。现任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尚富介绍,60多年来,陈厚群院士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致力水工抗震研究,填补我国水工抗震研究设计空白,保障我国水工程抗震安全,带领团队从追赶、跟跑、并跑到引领世界。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水工抗震研究团队,发表了第一篇水工抗震论文《重力坝的动力分析》,创建了“坝址地震动输入—坝体混凝土动态性能—大坝地震损伤破坏机理—抗震安全定量评价准则”四位一体的混凝土坝抗震理论体系,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带领团队建成国内第一座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模拟地震振动台,首次在全世界发行高坝抗震专著《高拱坝抗震安全》。要继承和发扬陈厚群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治学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求真务实、勤奋敬业的优良作风,低调谦逊、宽厚待人的处事之道,矢志创新、攻坚克难,为推进水利水电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旭光表示,陈厚群院士作为水利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心系“国之大事”,多次带领团队深入三峡、南水北调工程现场把脉问诊、查漏补缺,保障了国之大器的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

  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强调,无论是从国家水利水电的大局中看,还是从世界坝工学科科技前沿发展的长河中看,陈厚群院士60余年的科研成就都是世界抗震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丰碑,为我国西部高震区高坝大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保障了高坝大库的建设与安全运行。陈院士是水工抗震学科的奠基石和开拓者,他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洞察学科的发展方向,解决理论和工程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出水工抗震的人才梯队。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介绍,上世纪50年代,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地震,陈厚群院士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开启了我国系统研究大坝抗震安全的先河。潜心研究60载,担纲制订了我国首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创建了国内外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于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水工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领先成果,并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库大坝抗震安全研究和设计中。

  作为学生代表,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表示,陈厚群院士以高尚的人格操守,低调谦逊的处事态度,严谨认真的治学理念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影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水利工作者,以扎根水利、奉献水利为荣,以为祖国的水利事业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为毕生使命。

  陈厚群院士站在水工抗震学科前沿,围绕混凝土坝抗震科研工作和成果做了学术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他指出,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研究的主要科研理念和方法可以归纳为,凸显一个重点,即防御极端地震下高坝地震灾变导致严重次生灾害;破解两个关键性难题,即确定反映近场大震特征的面源输入、开创体系整体地震失稳的定量准则;综合三类学科交叉,即坝址地震动输入、结构体系地震响应、混凝土材料动态抗力;突破四个层面的传统,即求解概念、校核思路、分析方法、计算技术。

作者:    责编: 李霞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