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垫江河流水生态管护模式三年换来碧水清流
新华网重庆11月24日电 清漂、巡河、渔业、发电“四位一体”河流水生态管护模式,让垫江县龙溪河洗了一次“热水澡”。近日,在龙溪河垫江段两岸,周边的居民正在岸边休闲晨练,沿着步道,龙溪河水波潺潺、倒映蜿蜒、薄雾缭绕。
龙溪河是长江左岸一级支流,也是万里长江重要的生态屏障,流经梁平、垫江、长寿三个区县,河长238公里,流域面积3248平方公里。
数年前,龙溪河垫江段因工业、生活严重污染,水质一度达到劣Ⅴ类,被当地群众戏称为“七彩虹”。
多年过后,龙溪河水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现在长期保持三类水质,有的时候甚至已经达到了二类水质。”垫江县民间河长谭军介绍。今年以来,垫江县查处龙溪河流域涉水环境违法行为16起,罚款142万元,在龙溪河两岸逐步构筑起一道绿色走廊。
“四位一体”管护模式是垫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粗放式清漂工作模式亦收效甚微。如何在困局中破茧,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再升级?
去年年初,垫江县审时度势,提出“四位一体”管护模式,并积极发挥民间河长与“上岸”渔民的力量,以实现龙溪河河畅、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
渔民提前“洗脚上岸”有了新职业;河道清漂保洁从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管理;创新建立龙溪河集中统一清漂工作机制;经济效益发电转变为生态保障发电,使“死水”变“活水”......事实证明,垫江县的水环境已然改变。
而在这其中,民间河长谭军尽了自己一份力。“我们做事没点精气神,那是干不成事的。我们要拿出劲来,把工作干扎实,交上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谭军是垫江县兴禹水利水电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2018年任龙溪河民间河长以来,力求创新龙溪河清漂、巡河、渔业、发电“四位一体”管护模式,不仅破解了河流水生态管护在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还创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河护河新模式。
万事开头难。治理之初,谭军组建了由20人构成的专业巡河队伍,创新建立龙溪河集中统一清漂工作机制,采取现代设备,在龙溪河水面上、岸边巡查,形成常态。对清漂队伍运用智能手段,严格地科学管理。对清漂人员精准定位,时时监管,不走过场,以确保清漂质量。对河道垃圾实行“不过境、必上岸、速转运”的硬性要求,保证了河面、河岸清洁干净。
今年4月,谭军和巡河的同事在巡河中多次发现某镇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处理水泡沫非常多、臭味非常大,怀疑该污水处理厂污水未经过正常处理排入龙溪河。谭军等人立即进入厂区现场查看,检查到该厂因设备故障、运营人员脱岗等原因,导致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中。通过拍摄视频取证,立即上报县河长办、县生态环境局,要求该污水处理厂立即整改。
“巡河是个得罪人的活儿,不怕得罪人吗?”
“得罪人也要巡,这块硬骨头必须啃!”
谭军介绍说,龙溪河自集中开展河道清漂工作以来,累计清理漂浮物3300余吨。
201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排查发现污水“三排”问题5177个,完成整治4631个,整改完成率89.5%,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行动不仅有效遏制污水偷排乱排行为,还促进了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