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2023年专题报道--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云南省水利厅:“两手发力”激活力 改革创新强后劲 云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23-01-17 13:24

  在水利部特别是李国英部长的亲自谋划下,云南省深入推动“两手发力”,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

  一、“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农田水利改革经验

  认真落实“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总要求,将农田水利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在曲靖市陆良县等3个地方探索运行李国英部长谋划提出的“水权分配、水价形成、社会资本进入、群众参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管养护”六大机制,实现了灌溉工程体系完善、群众用水便利、工程良性运行、节水效益显著、促进增产增收,亩均收入翻番而灌溉成本下降2/3,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牵住水价“牛鼻子”,激发社会资本投入水利热情

  全面深化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全省7.06万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均实现收费,平均水价2.05元/立方米。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66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84%,改革项目区农业水价调整到0.35—1.60元/立方米之间,实现水费收缴率100%。

  三、坚持“两手发力”,增强水利发展生机活力

  既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政府+企业”“企业+农户”“企业+用水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充分调动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共实施农田水利改革项目859个,总投资190亿元,引入80余家企业投入社会资本106亿元,惠及群众1000余万人。

  四、探索不同发展模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实施“选、树、推”一体贯通,探索形成了“政府+企业+合作社”的陆良模式,规模化种植区域复种指数从1.0提高到4.0,亩均增收7400元;形成了规模化推进的PPP元谋模式,实现了24人管理11.4万亩灌区,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形成了引导群众自发投入办水利的宾川模式,通过推广“合作社+农户”,实现亩均产值超万元,至今仍不断有群众要求入股合作社。一大批水利改革的生动实践,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下一步,云南省将贯彻落实好李国英部长讲话精神和本次会议要求,发挥好水价改革对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立足“市场有需求、投资有主体、融资有途径、水价有基础、民生有保障、项目有效益、运行可持续”的发展条件,坚定“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脚下、发展最好的环境就是自己”的信心决心,着力构建高原立体水网,保发展安全;着力打造“新时代元阳梯田”,保粮食安全;着力推动农村供水保障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两个三年专项行动,保民生福祉;着力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保河湖安澜。

责编: 魏永静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