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出您心目中的2022年全国水利网信十件大事,候选事件排序不分先后,请从17件候选事件中选择10件进行投票,多选或少选均无效,
投票截止日期为2023年1月16日。
每个微信号每天可投一次,每次必须选择10件评选大事。
2023-01-10 17:00:00
2023-01-16 23:59:59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投票
数字孪生水利顶层设计全面完成
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部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以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为主的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业已形成。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总体方案》《数字孪生流域共建共享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技术性文件,编制《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试行)》《数字孪生流域可视化模型规范(试行)》等标准。长江、黄河...【查看更多】
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取得良好开局
全面启动56家单位94项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任务,建立“网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指导、技术专家把关”的工作机制,开展跟踪指导、双月通报、中期评估,基本建成试点区域数据底板,初步构建模型平台和知识平台,防洪“四预”等应用初见成效,共建共享取得突破,形成47项推荐应用案例,中期评估中31家先行先试单位为优秀(占比56%),评估结果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河长制湖长制督查激励。先行先试成果在2022年西江洪水、北江洪水、台风“暹芭”“烟花”过程,长江流域联合...【查看更多】
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初步建成
基于全国水利一张图,锚定“数字映射、智能模拟、虚实交互、迭代优化”目标,聚焦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对算据算法的需求,初步建成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底板,包括基础、监测、业务管理、跨行业共享和地理空间等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汇聚共享物理流域监测数据,实现38类965多万个对象主要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动态联动更新;构建水库等重要数据协同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异议数据发现、确认、整改和复核的闭环处理;建立模型集成框架,接入水利专业模型和智能识别模...【查看更多】
防洪“四预”工作取得新突破
锚定“四不”目标,完善“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绷紧“四个”链条,编制印发《水利业务“四预”基本技术要求(试行)》,组织实施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建设,不断强化流域防洪“四预”措施,探索开展抗旱“四预”工作,为水旱灾害防御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防洪方面,以流域为单元开展降雨分区预报,加强预报模型参数在线率定;动态调整暴雨洪水预警阈值,实现预警信息直达病险水库“三个责任人”;攻关“正向”与“反向”库群联合调度技术难题,初步实现水工程调度运用快速影响分析,为洪水...【查看更多】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和地下水监管开展“四预”探索
搭建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平台,汇集140条河流258个断面基础数据和指标阈值,动态更新144个断面降雨、水库下泄、取用水监测数据,实现189个断面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西辽河流域、黄淮地区等10个地下水超采治理重点区地下水“四预”方案。广东构建“四服务、四提升”智慧河湖建设新模式,河北利用智能视频监控助力河湖常态化监管。【查看更多】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2022年,三峡、南水北调、丹江口、江垭皂市、小浪底、万家寨、南四湖二级坝、岳城水库、大藤峡、尼尔基、太浦闸等11个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小浪底构建了多尺度时空数据融合孪生场景,实现工程安全、防汛调度、库区管理、发电运行和综合决策重点业务的“四预”能力赋能;大藤峡建立了分散型入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实现动库容防洪调度模型的精细化预演;丹江口开展了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建设了具有“四预”功能的业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大坝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和库区安全。数字孪生水利工程以数字化...【查看更多】
数字孪生水利模型建设加快
2022年,聚焦水利行业自身需求加快推进水利专业模型攻关,水利部组织开展泥沙、水资源调配、工程调度、水土保持、地下水等通用水利专业模型研发。聚焦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黄河流域水沙输移、淮河流域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和分布式水文、海河流域永定河多水源联合调度与配置、珠江流域咸潮上溯模拟和风暴潮预测、松辽流域宽浅型河道洪水演进、太湖流域洪水预报等流域特色持续开展模型研发和应用。黄河下游坝岸根石险情预警,三峡、小浪底、万家寨水库泥沙调度,大藤峡防汛与水量调度,南水北调东线泵站运行声纹智...【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智慧水利关键领域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正式启动智慧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水利)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在江西南昌举办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高级研修班,通过基地开展26场次、11000多人次的培训和宣贯。水利部信息中心、江西省水利厅、河海大学、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以及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好生态。【查看更多】
水文监测预报助力京杭大运河百年首次全线贯通补水
助力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工作,保障地下水监测信息质量和交换畅通,连续56天共享525个、42.3万条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国家站地下水监测数据,联合地表地下、水量水质监测,深入分析有关河段两侧地下水变化情况,形成系列数据产品和分析成果,直观反映补水效果,定期会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及时研判地下水补水影响范围、入渗强度、变幅规律,科学评价大运河贯通补水工作成效,助推大运河焕发活力。 【查看更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尺度流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遥感监测应用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多尺度流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遥感监测应用示范”正式启动,开展中小流域水循环核心要素遥感反演与融合同化、国产星源灌区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发协同反演及灌溉面积监测、多种InSAR融合工程区大范围形变cm级精准监测,以及我国首套基于国产重力卫星的全球重力场时变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系统研发。项目成果有力支撑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并为北江特大洪水防御、华北地下超采区河湖生态补水、大运河全线通水、农业用水总量核算示范与推广、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及河北省地下水开采量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查看更多】
北斗系统水利行业应用积极推进
推动北斗水利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北斗在病险水库、特高坝及高边坡、山洪灾害、特殊区域水安全四个领域应用示范,基于卫星“通—导—遥”技术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综合应用研究。组织研发北斗三号雨水情自动采集传输系统、变形监测系统和碾压施工质量智能管控系统,打通北斗三号短报文水利监测数据传输通道,形成北斗水利应用阶段成果和项目标准规范,在西藏、贵州、浙江、江西、辽宁等地推广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查看更多】
水利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水利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实现水利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及“掌上办”,打造水利政务服务品牌,提升水利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水利电子证照系统服务覆盖全国,累计发放水利取水许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等七类电子证照约67.5万份。水利部网站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党务政务平台”称号,在2022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列国务院组成部门第4名,“打造用户中心 实现千人千网”入选2022年部委网站“十佳”优秀创新案例、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十佳典型...【查看更多】
网络安全实战演习再创佳绩
2022年,水利部首次采用“点面结合”渗透测试+实网攻防方式,依托实战演练靶场开展覆盖全行业的攻防演练,最大范围查找网络安全问题隐患,检验联防联控机制效果,锻炼协同防守能力。在攻击方面,水利部信息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公司、长江委打造的攻击队初具规模,并在实战中取得优异成绩。在防守方面,70家单位依托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安全监测、情报共享、攻击溯源、应急处置;淮委、珠江委、天津、江西、南水北调中线局、大藤峡、汉江集团等26家单位保持“零失分”;太湖局协助行业监测多个安全隐患,小浪底发现境外...【查看更多】
水利网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水利网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水利业务网县级及以上覆盖率超过99%,辽宁、江苏、湖南等地实现县级及以上水利单位全覆盖,长江委、淮委、珠江委属企事业单位全面接入水利业务网,骨干网带宽达200Mbps以上,省区网带宽达100Mbps以上,水利业务网实现与国家政务外网互联互通。水利卫星应急通信支撑多次重保任务、指挥调度和视频会商。“水利蓝信+”和水利云视频会议系统全面适配国产环境及IPv6协议,有力支撑疫情期间和汛期远程办公及高效协同。“水利蓝信+”用户数突破12万、日均消息18余万条、集成各类移动应用400余个...【查看更多】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全面推进
出台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有关指导意见和安全规划,以水利网络安全总体策略为指引,以水利关基为保护重点,通过管理、技术、运营、保障四大体系建设,构建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综合防护体系,组织水利部信息中心、小浪底管理中心、南水北调集团、三峡集团、山东水利厅、浙江水利厅等单位成功申报国家网络安全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改造,纳入水利部工作方案,报送工作台账,开展督查评估。强化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监测能力,在7个流域管理机构、32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 【查看更多】
水利行业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启动
出台《水利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水利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规范数据处理活动,指导开展行业工作,加强分类分级管理,保障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组织水利行业各单位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和重要数据目录填报,形成2022年重要数据目录。黄委印发实施《黄河流域水利工作“一本账”管理办法》,加强实现数据分类查询、全程留痕、追踪溯源。 【查看更多】
水利卫星遥感业务应用不断深化
大力推进河湖遥感影像解译应用,完成23574条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公里河流管理范围内地物遥感解译,解译地物图斑共计62万个,实现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无人区除外)全覆盖,实现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岸线规划功能分区、采砂规划、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等信息上图,进一步完善遥感本底数据,研制河湖遥感AI识别模型,不断提升河湖监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和水平,水利部信息中心“全国河湖长制管理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开展珠江流域、西江北江、辽河绕阳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