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2023年专题报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简报

党建通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刊(第26期)

2023-07-05 17:49

规划计划司:向着难处攻 奔着问题去

  “卫河堤防正在加固,但蓄滞洪区建设不及时。”“现在河道挖宽了,希望多建些桥方便我们隔河种地。”5月4日,针对漳卫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情况,规划计划司调研组正在认真聆听和记录最基层管护单位和附近村民的意见。直插基层、深入群众,这样的交流问询场景,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几乎时刻都在发生。

  堤防是抵御洪水的基础性防线。规计司将开展堤防达标建设3年提升行动作为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问题的重要内容。5月4日至5日,规计司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会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成调研组,聚焦七大江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矛盾突出的漳卫河,开展系统调研,剖析问题产生的机制性原因,寻求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到困难和问题最多的地方去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干流防洪标准,我国七大江河干流1.75万公里长的1~2级重要堤防中,90%已治理达标,剩余1727公里不达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调研组指出,海河流域是七大流域不达标堤防最多的流域,漳卫河又是海河流域达标建设任务最重的水系,也是流域管理机构直管堤防中不达标长度最多、防洪短板最突出的河流。漳卫河是海河流域南系骨干行洪排涝河道,由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组成,流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5省市,流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对漳卫河防洪总体布局进行了系统安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目前,漳卫河干流不达标堤防长度为500公里,达标率仅65%。

  向着难处攻,奔着问题去,调研组先后查勘了卫河干流浚县彭村堤段、漳河干流大名泛区升斗铺分洪口门、漳卫新河城区段和河口段等地,实地查看漳卫河干流不达标堤防现场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索,调研组采取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堤防不达标深层次问题,了解当地群众和基层职工最真实的声音和最真切的诉求。调研组先后组织与浚县水利局、浚县新镇彭村群众座谈,并听取漳卫南局浚县河务局、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约漳卫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漳卫河干流治理滞后,特别是漳河干流、漳卫新河及河口等还未进行系统治理,现状行洪能力与规划有较大差距,治理方案需进一步论证;卫河、共产主义渠正在治理,建成后,通过与沿河分布的蓄滞洪区联合运用,才能抵御50年一遇洪水,但目前蓄滞洪区建设未与河道治理同步进行,分洪方案还在协调,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注重实效,立行整改

  奔着问题去,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造成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问题。调研组发现,造成漳卫河干流治理严重滞后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项目用地、环评等要件办理周期长,河道内盐场、虾池等补偿需要研究协调。二是漳河干流河北段右堤建设涉及大名泛区分洪口门布局调整和滩区1.04万居民外迁安置方案、补偿等问题,需要充分听取地方意见。三是地方需要分担居民外迁安置部分投资,资金筹措难度大。5月7日,调研组就相关问题与海委面对面沟通,深入梳理分析有关问题,提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并逐项明确整改完成时间,通过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解决问题。

  破解掣肘难题,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是第一步。以漳河大名泛区段治理为例,由于工程涉及大名县城市规划、大名泛区运用、上下游关系、易地搬迁工作等复杂问题,治理方案长期“无解”,拖延漳河整个堤防的前期工作和立项建设。规计司督促海委靠前指导,加大积极协调力度,统筹移民搬迁、地方需求和河道行洪要求;漳卫南管理局积极行动;水规总院提前介入,指导做好论证,加快技术方案的确定。目前,水规总院正在开展漳河岳城水库—徐万仓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针对漳卫河干流500公里不达标堤防,规计司指导海委和漳卫南管理局,针对不同堤段技术方案论证、居民外迁补偿等方面问题,分类提出2025年年底前和2030年前建设完成的项目清单,并纳入《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支持加快建设。同时,指导海委和漳卫南管理局制定具体推进方案,逐河段、逐项目明确责任单位、技术单位、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建立健全前期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会商调度,与地方一道,认真研究居民、盐场、虾池等搬迁补偿方案,合力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对于地方反映城区段堤防加高影响城市景观,群众反映蓄滞洪区内配套生产桥不足等问题,指导设计单位优化完善项目设计。

  听实话、察实情、求实效,规计司将继续扎实做好战略性、对策性、前瞻性、跟踪性、解剖式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发扬斗争精神、解决重大难题,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水土保持司:“下沉”寻找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道

  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是国土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年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第一年,《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司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结合落实《意见》的重点工作,将“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列为调研题目。

  目前,水保司已深入5个省开展调研,基本摸清了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现状,找到了问题症结,了解了基层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所期所盼,并理清了解题的基本思路。

  沉下去——深入一线“望闻问切”

  对于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各地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有什么需求和建议?目前还有那些难点和堵点?......

  带着这些问题,从4月起,水保司制定调研方案,主要负责同志率调研组,分赴湖北、山东、安徽、江西、上海等5省份深入调研。在湖北神农架红坪镇柏杉园水土保持治理区,在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镇中心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现场,在山东省沂源县黄崖小流域治理区……调研组扑下身、沉下心,留下一串串走访足迹,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一次次座谈交流。

  调研组发现,各地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区三线”)已基本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基本建成,相关管控制度正在建立。同时,调研组指出,地方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中考虑了水土保持因素,但是在出台的相关空间管控制度中并没有专门提出水土保持管控要求。这说明,水土保持与“三区三线”的衔接协调还不到位。目前,基于“三区三线”的水土保持预防、治理和管理等方面要求还没有细化明确。从短期来看,不利于指导地方科学推进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从长期来看,也会影响国土空间水土保持功能的增强,不利于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摸实情——层层“解剖”找准症结

  为找准结症,对症下药,调研组开展“解剖式”调研,针对问题层层深入检视。

  首先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再深入市县深入了解地方落实法律法规和规划开展的基础工作,再将工作情况与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要求对比找差距,最后结合落实《意见》和群众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解剖”,调研组发现,各地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基础工作薄弱。如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大都明确到了县级行政区域但尚未落到具体地块,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情况不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的划定工作尚未开展;县级政府未划定禁垦陡坡地范围等。这与水土保持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提出的要求有差距。通过调研,调研组了解到,地方之所以对划定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工作有顾虑,一方面是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指导,更多的是担心划定水土保持空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在与基层干部职工座谈讨论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大家普遍认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很重要,但对于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并不清楚。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建立制度来推动解决。调研组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提升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水土保持功能的途径,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别化管控措施和要求,让地方和人民群众了解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是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消除地方对划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的顾虑。

  出实招——系统思维破解难题

  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让调研组意识到,地方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认识还不到位,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水保司主要负责同志指出,推动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地,要用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的衔接,加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能落地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政策、标准和措施体系。统筹考虑管理要求和工作实际,水保司着力构建“政策—标准—措施—责任”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水土保持空间管控落地落实。

  在制定政策方面,出台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加快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进程,以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水土流失防治格局。

  在完善标准方面,编制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划定落地技术导则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划定指南,加快推动水土保持重点空间划定工作。

  在明确措施方面,以生态空间为重点,结合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保护力度。分类明确水土保持重点空间管控要求,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和管理措施。

  在压实责任方面,将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及开展情况纳入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明确水土保持重点空间划定时间节点,推动形成上下协调、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这项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在进一步深化中。水保司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适当扩大调研范围,继续深挖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的对策措施广泛征求相关各方意见,确保调研成果服务实践、指导实践,推动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尽快落地见效。

责编: 菅贞贞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