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2024年专题报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典型事迹

中国水利报:坚守治水为民初心——朱文玲

2024-11-28 08:30

  □本报通讯员 刘婧婷

  “作为一名水利人,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昔日的‘黑臭河’,变成了今天的‘幸福河’。”当南岗河“幸福河湖”建成后,广东省广州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处长朱文玲带着孩子,徜徉在焕然一新、景色宜人的河岸边,体会着作为水利人独有的幸福。

  内河涌污染是广州河湖生态复苏的“瓶颈”和“顽疾”。曾经,广州城市黑臭河涌147条,数量居全国第二。作为一名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者,朱文玲和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水利人,开始了近10年的治水之路。

  任重道远,誓让羊城珠水焕新颜

  把广州的水环境治理好,是朱文玲的信念。

  作为农业环境科学博士,朱文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团队一起走遍全市147条污染河涌,反复研判,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明确广州河湖治理的任务表、施工图、体系书。

  “为了方便户外活动,那几年我都没有穿过裙子和高跟鞋。为保障方案科学有效,同事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现场踏勘时,同事们被红火蚁蜇过,与蛇对峙过,徒手爬过10多米的高炉,冒险蹚过不知深浅的河涌……”为充分摸查清楚河涌情况,“5+2”“白+黑”是朱文玲和同事们的常态。

  经过全市水利人的不懈努力,2020年广州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14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3条治水经验入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朱文玲也被广东省表彰为重点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表现突出个人。

  守正创新,让河湖长制深入人心

  怎样发挥河湖长制统筹协调作用?朱文玲认真思考、大胆探索,与同事一起起草了14道市总河长令、40余项制度;依托全市1.96万个网格,把散乱污治理、违建拆除等治水工作落实到每个网格单元,创新走出广州网格化治水的新路子。

  “如何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我们要继续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让所有市民能共享治水成果。”朱文玲说。她积极推动“开门治水,人人参与”,参与打造“共筑清水梦”文化品牌;搭建志愿治水服务平台,每年举办活动200余次,培育出“银发治水队”“巾帼护水队”“河小青队”等100多支队伍,民间爱水护水参与人员达70余万人。

  在大家的努力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已在广州人民心中扎根,茁壮成长。

  用心为民,让河湖治理成果惠及万家

  治理后的河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治水之路不会止步于此,老百姓又有了新想法:水变好了,能否拥有更多的亲水设施、游憩系统?

  朱文玲与团队耗费一年多的时间,调研广州大大小小千余条河涌,收集周边居民需求;提出“理想水生活”愿景,构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目前,已因地制宜建成碧道1400千米,打造了荔枝湾碧道、鸭洞河碧道等网红打卡点,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为进一步挖掘碧道沿线经济价值,朱文玲带领团队打破行业壁垒,深入调研学习,数百次访谈相关部门和专家,策划编制《广州市珠江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选址专项规划》《广州市水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摸查现有产业和资源,对接市场及各区需求,开展水产业链生态研究;高质量推动打造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两个省级水经济试点,推动举办水上运动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带动水上运动、滨水旅游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朱文玲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定能在岭南大地上描绘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27日

责编: 菅贞贞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