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闫浩
参加工作30年来,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赵永刚,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技术管理经验。
作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赵永刚先后完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工程、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以杰出的专业能力在水利领域发光发热。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2008年5月,四川省发生汶川地震,赵永刚主动请缨,深入一线参加抗震救灾。秉承着“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赵永刚作为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抗震救灾震损水库处理专家组副组长,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驰援灾区。他带领团队克服现场资料缺乏、情况不熟悉等困难,实地查勘震损水库,现场完成多座震损水库处理方案的设计,避免发生次生灾害,确保了震区水库和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表现出色,赵永刚在抗震救灾现场“火线入党”,肩负起更光荣的使命。
2020年7月,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戴家湖涵出现险情,赵永刚作为防汛专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参与制定封堵出水口、开挖养水盆、构筑月牙堤等方案,最终有效控制住戴家湖涵闸险情,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流域群众看到了科学治水的希望和信心。
此外,赵永刚还积极发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多次赴西藏自治区开展技术帮扶工作。由赵永刚主持设计的拉萨河1号闸工程,巧妙融合当地文化特色,有效保护和提升城市水环境,形成良性水循环、良好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系统,成为拉萨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网红打卡地。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标志性、战略性工程,对改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排涝条件,完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6月,作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设计负责人,赵永刚带领设计团队现场封闭办公近百天,顶着酷暑高温查勘工程现场,主动协调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管理单位的需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解决了淮安枢纽新老地涵施工安全问题,解决了目前国内软土地基上最深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施工复杂技术难题,为工程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公司总工程师,赵永刚也十分注重加强理论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总结,出版《复杂条件下渗流分析与控制研究》等专著4本,主持和参与水利部重大技术专项《智能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项课题研究和多项标准的编制工作,获得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一项项水利工程拔地而起,凝聚着赵永刚及其团队的智慧与心血,矗立在神州大地,守护江河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