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2025年专题报道--幸福河湖优秀案例专栏--优秀案例--2024年--浙江

浙东运河

2025-01-21 15:39

案例视频 点击播放

  河长:罗延发 绍兴市副市长

  河湖概况:浙东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自古以来是浙东地区的行洪通道、交通要道、文化廊道,是浙江物阜民丰、文化繁盛的重要支撑。浙东运河全长约55千米,流经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上虞区,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浙东运河暴露出水环境持续改善欠牢固、运河岸线综合利用欠充分等问题。

  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坚持活性保护,展现大运河生命肌理。绍兴市积极探索新时代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现实路径,先后制定出台《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绍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绍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方案》等有关运河保护文件。综合实施运河治理项目86个,总投资1555亿元,重点抓好"拆、截、治、清、修、管"六个环节,推动运河沿线高耗低效企业整体腾退、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同时修复运河水系驳岸,恢复河湖自然连通,完善运河水工设施,构建生态运河体系。二是注重活态传承,激活大运河文化密码。打造运河精品文化,成立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组织编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充分利用各种场馆科普运河文化,2023年9月建成的浙东运河博物馆已累计接待30余万人次参观。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开设越窑青瓷、铜镜等河畔风物非遗展示鉴赏区、集聚区,推动运河沿线非遗工艺技术集群发展。推动运河文化传播,全市55支宣讲团队、800余名宣讲员在传扬运河文化上探索创新、主动开讲,加大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大运河主题文化优质内容投放力度,全网关注量超5200万。三是聚焦活化利用,发挥大运河时代价值。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浙东运河为主线串联起柯桥古镇、绍兴古城、东湖等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节点,融入品质水美乡村、城乡亲水节点、滨水绿道建设,运河流域亲水圈覆盖率达88.3%。加快水旅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宋韵水上婚礼""水上马拉松"等滨水活动品牌,探索"运河+黄酒"、水上巴士等多元化运河体验方式;全市域打造"1+3+X"水上旅游矩阵,截至2024年6月已累计摸排水上游线18条共计135.34千米游程。大力发展"运河经济",以运河为媒介引入大批高科技产业企业落户运河两岸,唤醒千年繁华运河的新商机。

  经验启示: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是河湖保护治理的根本遵循,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二是幸福河湖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要突出把握人民主体性,真正还人民群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图景。三是河湖保护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党政统领、联动共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才能实现河湖面貌的根本改善。四是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必须注重文化传承,挖掘激发文化资源新活力,进而实现"河湖+文化+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责编: 李姗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