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领导讲话
  • 重要动态
  • 制度方案
  • 河湖长谈
  • 基层实践
  • 媒体聚焦
  • 工作简报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工作专题 > 全面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 > 基层实践  
    安徽宣州:打造五个“+” 助力河长治
      2018-09-25 16:52  

      本站讯 为努力实现河湖长制工作有“新”进展、见“真”成效,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打造五个“+”模式,助力全区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加快实现“河长治”。

      “无人机+河长”,率先开展空地、人机、立体交叉结合巡河模式

      2018年6月26日,一架“高视野展现、全方位拍摄、无死角监控”的无人机在文昌镇青弋江流域上空开展巡河作业,这是宣州区首次运用无人机开展巡河作业。过去,该区、乡、村三级河长一般多是通过步行查看方式开展日常巡河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而且对于一些环境复杂的河段不可避免地存在巡查盲区和死角,为科学实施“一河一策”工作带来不便。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基础上,该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全力打造“无人机+河长”巡河新模式,实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结合等多种形式借“眼”治水,有效地减轻了巡河工作难度,提高了巡河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河道巡查无死角、全覆盖,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更好地保护、开发、治理河道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截止8月底,无人机已完成前一阶段的试点巡河飞行任务,通过无人机全方位监测的18处“隐蔽性”问题已移交相关单位处理解决。

      “河长制+检察院”,率先设立全省首个乡镇级环境生态检察官工作室

      该区积极探索“河长制+检察院”合作模式和途径,力争让“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成为现代化新宣州河湖保护的闪亮名片。8月10日,该区检察院在杨柳镇设立“环境生态检察官工作室”,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态环境检察向乡镇延伸、向基层着力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更好助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从执纪督察的层面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落地落实。8月27日,该区检察院就向阳办事处大古塘水库周边违法建筑物下发了全区第一份检察建议书,督促乡级河长切实履职尽责,限期整改到位并书面报告整改情况。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宣州区检察院环境生态检察官工作室的设立对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杨柳镇河长办长张军如是说。截止目前,该区检察院环境生态检察官工作室工作范围覆盖了飞彩、金坝、溪口、周王、新田、古泉等乡镇办事处,下一步,将在全区剩余18个乡镇办事处实现全覆盖。同时,该市将以宣州区工作模式实行以点带面,大力推动市、县、乡三级“河长制+检察院”体系全面建立。

      “生态+修复”,率先实行生态养殖改善水质助力河常清

      素有皖东南“水产养殖第一镇”的宣州区水阳镇,水产养殖一直是该镇的支柱性产业。长期以来,水产养殖承包户们向沟、渠投入大量的鸡猪粪便做饵料,导致金宝圩内水质浑浊,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也得不到应有保障。

      为全面改善金宝圩圩内水环境,该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战略,在全市率先试点“水草+螺蛳”生态养殖模式,加快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动解决金宝圩水污染问题,力求全面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水阳镇水产站负责人汪祖军介绍说,“简单地说,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水草除了可以为河蟹栖息、蜕壳提供良好的隐秘场所外,还能起到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含氧量的作用。而往蟹塘投放鲜活的螺蛳不仅让河蟹的饮食中增加了动物性饵料、实现“荤素搭配”,螺蛳吃食蟹塘里的浮游生物、底栖藻类以及河蟹吃剩的残饵,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连续取样检测发现,“水草+螺蛳”的生态养殖模式对金宝圩水质改善作用明显,试点养殖塘口水质从V类一跃变为III类,实现了水质改善惠民、生态养殖富民的双赢局面。

      “扶贫巡河员+社会监督员”,率先以两员为抓手加强河湖监管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工作,夯实巡河人员力量,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水生态环境管理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全面加大河湖保护力度,今年以来,宣州区先后聘请了247名社会监督员(其中区级5名、乡级44名、村级198名),同时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选聘了134名人担任扶贫巡河员。社会监督员每月定期对监督范围内河道(段)的治理和管理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开展爱河护河宣传,收集民众意见建议,提升群众满意度,筑牢河湖治理“防火墙”。扶贫巡河员重点对包片辖区河渠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确保河渠水面、堤防渠岸清洁,对河渠管理范围的乱倒、乱排、乱占、乱建等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切实当好河湖保护的“排头兵”。

      “通过扶贫巡河员和社会监督员的到岗履职,不仅增加了各地日常巡河力量,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河湖存在问题;又助力了全区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就近脱贫解困,为扎实推进河长制落地落实,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保护工作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宣州区河长制办公室李连顺对此信心满满。

      “区级+乡级+村级”,率先在全省开展三级河长共同巡河日活动

      9月12日,以区级河长、区纪委书记孙恒志牵头的区、乡、村三级河长共同巡河日活动在宣州区孙埠镇佟公坝总干渠及东西干渠如期进行。此次“共同巡河日”采取座谈交流及现场巡河相结合的机动方式。座谈会上,按照“村级—乡级—区级”的顺序,各级河长逐一汇报在巡河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新困难”,在交流沟通时听到的“新声音”。随后,针对汇报内容各级河长共同商议、探讨解决方案,交流巡河工作心得。座谈会结束后,三级河长沿东西干渠开展巡河活动,重点查看渠道现状、环境卫生治理、落实整改情况等。“河长上岗,水质变好”。其实,这只是宣州区众多河长巡河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7月,该区区委书记、区级总河长余宏汉在巡河中指出,“要以村级河长为基础,明确责任抓落实,完善机制抓保障,开展三级河长共同巡河日活动。”8月13日起,宣州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区级+乡级+村级三级河长“共同巡河日”主题活动,切实做到“村级河长巡全面、乡级河长巡重点、区级河长巡难点”,进一步强化河湖巡查力量,切实解决河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河长到位不缺位、治理全面不片面、履责给力不乏力、工作出彩不落单,三级河长共同巡河使河湖长制体系更加健全,河湖治理力量更加强大。”宣州区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魏取宝介绍说。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宣州区共设立了区级河(湖、库)长28名、乡级河长168名、村级河长278名,聘请了247名社会监督员和选聘了134名扶贫巡河员,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网格化河湖管理责任体系,一批涉河涉湖问题得到快速妥善解决,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河湖管理司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