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12-31 00:00

【字体:      打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立方米

流域片

降水量

地表水

资源量

地下水

资源量

重 复

计算量

水资源

总 量

全 国

58168.6

26835.39

6942.38

5923.02

27854.76

松 辽

5612.3

1382.91

635.89

335.96

1682.84

海 河

1164.6

118.21

177.87

84.02

212.06

黄 河

2630.8

378.17

332.80

229.47

481.50

淮 河

2224.5

397.66

332.25

104.61

625.29

长 江

18338.1

9171.26

2353.21

2250.24

9274.22

珠 江

10829.2

6402.50

1294.79

1219.11

6478.18

东南诸河

4037.0

2419.21

558.36

544.31

2433.26

西南诸河

8661.7

5356.14

493.99

493.99

5356.14

内陆河

4670.3

1209.35

763.22

661.30

1311.26

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 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地下水资源量 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水资源总量 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而不包括过境水量。在计算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基础上,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求得。199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855亿立方米(各流域片水资源总量见表1),平均产水系数为0.48,平均产水模数为29.3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对全国393座大型水库和2495座中型水库统计,1997年末(以下简称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89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4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161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45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松辽、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5片当年末蓄水总量均比上年末减少,共减少315亿立方米;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内陆河4片均比上年末增加,共增加69亿立方米。

    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北方各平原区1997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普遍下降0.5~3.0米,年地下水储存量共减少约200亿立方米。其中,河北省平原区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2.0米左右,储存量减少65亿立方米;河南省平原区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0.2~2.7米,储存量减少50亿立方米;安徽省淮北平原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1.0~1.5米,储存量减少22亿立方米;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诸平原,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0.4~1.7米,储存量各减少17亿立方米;北京市、山西省和山东省的平原区,当年末地下水位比上年末下降1.0~2.0米,储存量各减少8亿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

    供水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1997全国年总供水量为5623亿立方米,比1993年(水供求计划基准年,有全国供用水统计数据)增加3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566亿立方米(含海河、黄河、淮河、长江4大江河间的调水量1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1.2%;地下水源供水量103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8.3%;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雨水利用)26亿立方米,只占总供水量的0.5%。此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85亿立方米(其中广东、山东、辽宁、天津、上海和海南分别为38、24、8、7、4和4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供水量见表2。

流域片

供水量

用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总供水量

农业

工业

生活

总用水量

全 国

4565.94

1031.49

25.7

5623.16

3919.72

1121.16

525.15

5566.03

松 辽

353.68

265.98

0.01

619.67

443.67

127.24

48.58

619.49

海 河

168.77

264.17

1.21

434.15

318.83

67.16

46.83

432.83

黄 河

268.51

134.23

1.86

404.59

314.40

59.08

29.08

402.56

淮 河

478.59

184.85

3.61

667.05

499.95

96.49

60.47

656.92

长 江

1650.32

73.47

14.89

1738.68

1059.67

491.53

185.92

1737.12

珠 江

792.42

41.27

2.14

835.83

532.10

194.03

107.96

834.09

东南诸河

281.05

6.78

0.60

288.43

193.68

66.47

30.82

290.97

西南诸河

84.73

1.54

1.40

87.67

74.92

4.13

6.81

85.86

内陆河

487.89

59.20

 

547.09

482.50

15.04

8.66

506.20

    用水量 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1997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566亿立方米,比1993年增加36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占92%),占总用水量的70.4%;工业用水1121亿立方米(城镇工业占81%),占总用水量的20.2%;生活用水525亿立方米(城镇生活占47%),占总用水量的9.4%。按城乡划分,农村用水为4413亿立方米,城镇用水为1153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9.3%和20.7%。各流域片的用水量见表2。

    各流域片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为:松辽片71.6%,海河片73.7%,黄河片78.1%,淮河片76.1%,长江片61.0%,珠江片63.8%,东南诸河66.6%,西南诸河片87.3%,内陆河片95.3%。

    用水消耗量 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1997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为3178亿立方米,占同年总用水量的57%;其中农业用水消耗量占81.4%,工业用水消耗量占9.2%,生活用水消耗量占9.4%。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消耗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简称耗水率,下同)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农业耗水率为66%,城镇工业耗水率为25%,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6%,农村生活耗水率为84%。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全国水量平衡 1997年,全国水量的收入项为水资源总量27855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309亿立方米;支出项为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出国境水量6578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178亿立方米和非用水消耗量(待求数);调节项为水库蓄水减少量246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储存减少量约200亿立方米。通过粗略的水量平衡计算,求得1997年非用水消耗量为1492亿立方米。由此可知,1997年全国总耗水量(用水消耗与非用水消耗之和)为4670亿立方米,其中非用水消耗量占32%。

    水资源利用程度 根据水资源量和供、耗水量成果,并消除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浅层地下水储存变量的影响后,对九大流域片1997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及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进行了分析估算,结果如下:

    用水指标 1997年全国平均用水指标如下:人均用水量为458立方米;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72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92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103立方米,不含火电为73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220升,农村为每人每日84升(含牲畜用水)。

    五、水污染概况

    废污水排放量 1997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约584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农村工业、生活废污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8%,生活污水占32%。废污水年排放量大于20亿吨的有11个省(区)。按流域片统计,长江片为183亿吨,珠江片为152亿吨,松辽片73亿吨,淮河片52亿吨,海河片49亿吨,黄河片36亿吨,东南诸河片为26亿吨,内陆河片9亿吨,西南诸河片4亿吨。

    河流水质 根据1997年度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对河流水质进行分类评价结四、水资源利用简析果:在评价总河长65405公里中,Ⅰ、Ⅱ类水河长占32.8%,Ⅲ类水河长占23.6%,Ⅳ、Ⅴ类水河长占27.7%,超Ⅴ类水河长占15.9%。总体上看,西南诸河片和内陆河片水质良好,污染河长(Ⅳ、Ⅴ类和超Ⅴ类水河长)分别为6.5%和11.2%;长江片、东南诸河片和珠江片水质尚可,污染河长为25%~35%;松辽片、黄河片、淮河片和海河片水质较差,污染河长为65%~80%。污染程度严重的是海河、辽河和淮河3个流域,超Ⅴ类水河长分别占56%、48%和41%;其次是黄河流域和太湖流域,超Ⅴ类水河长分别占21%和26%。淮河流域经过四年来的治污,干流水质有所好转支流污染仍然严重;黄河水污染发展较快,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六、重要水事

    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严重夏旱 1997年夏季,长江以北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华北、东北、西北东部、黄淮及江淮地区夏旱严重,部分省(区)出现夏秋连旱。全国因旱受灾面积约5亿亩,成灾约3亿亩,绝收约0.6亿亩,减产粮食476亿公斤。抗旱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23亿元,用油76万吨,用电71亿度,高峰期日投入抗旱劳力1.3亿人。

    河下游断流更为严重 1997年黄河水量比上年更枯,花园口天然年径流量比常年偏少约200亿立方米,下游断流情况更为严重,开始断流时间、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利津水文站开始断流时间提前至2月7日,年内累计断流达226天(其中主汛期7~9月断流7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利津以上各水文站的断流天数依次为:泺口132天,艾山75天,孙口67天,高村25天,夹河滩18天。断流河长从河口上延至开封市柳园口,总长约700公里。黄河断流造成下游引黄灌区和沿黄城镇用水紧张,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淮河治污初见成效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流域四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淮河治污第一战役初战告捷。截止1997年底,在1562家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超标排污企业中,有1139家已实现达标排放(占72.9%),有215家停产治理,其余208家转产或关闭。1998年1月监测结果显示: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为104.88万吨,比1993年基数削减了30.1%;82个重点河道断面的水质状况是,超Ⅴ类水断面占58.5%,Ⅴ类水断面占4.9%,Ⅳ类水断面占18.3%,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断面占18.3%。总体上看,淮河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高污染河段改善明显,四年治污工作初见成效。但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COD年排放总量仍超出规划目标17.8%,82个重点河段断面中Ⅴ类和超Ⅴ类水断面占63.4%。

    三峡和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显著的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三峡坝址处大江宽约800米,最大填筑水深60米,施工截流流量8300立方米每秒,龙口流速2.67米每秒,截流综合难度很大。1996年汛后开始进行截流戗堤预进占施工,至1997年10月23日形成宽130米的龙口,于11月8日15时30分胜利合龙。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和发电。由于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截流从1997年9月25日开始预进占,至10月14日形成宽106米的龙口,于10月28日10时28分胜利合龙。

    三峡和小浪底工程按期截流成功,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已具有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

    《防洪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88号主席令,宣布《防洪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防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防治自然灾害的第一部法律,其颁布标志着我国防洪工作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地区。

    松辽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9.5%(其中辽河流域为43.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18.6%(其中辽河流域为41.6%),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42.5%(其中辽河流域为86.8%)。

    海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60.0%,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78.7%,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95.7%。

    黄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91.4%,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53.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31.0%。

    淮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80.2%,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44.0%,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33.9%。

    长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7.4%,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9.1%。

    珠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2.7%,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6.5%。

    东南诸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3.2%,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8.7%。

    西南诸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1.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1.2%。

    内陆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40.6%(其中河西内陆河为101%),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27.0%(其中河西内陆河为64.1%)。

 

    非用水消耗量指河道、湖泊、水库、沼泽等地表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和地下水的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陆河片非用水消耗量847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2.3倍;黄河片非用水消耗量189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83%。

 

    由于各流域片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水源条件、用水组成及管理水平的不同,故其综合用水耗水率有所差异:松辽片为58%,海河片为67%,黄河片为57%,淮河片为63%,长江片为50%,珠江片为49%,东南诸河片为64%,西南诸河片为70%,内陆河片为72%。

 

    流域片地表水供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松辽片57.1%,海河片38.9%,黄河片66.4%,淮河片71.7%,长江片94.9%,珠江片94.8%,东南诸河片97.4%,西南诸河片96.6%,内陆河片89.2%。流域之间的水量调配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56.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60.3和23.2亿立方米,山东半岛引黄河水12.4亿立方米,长江流域从淮河引水0.35亿立方米。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的水资源总量为431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23.6%;其中海河片减少59.4%,淮河片减少42.0%,黄河片减少27.2%,松辽片减少16.4%,内陆河片减少4.5%。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