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组织完成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
本站讯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沟道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对于黄河水沙关系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土高原七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首次采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航测、地面实测、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情况和坝顶以下剩余库容,定量评估了淤地坝淤地拦沙效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服务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度汛和黄河水沙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本次专项调查对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七省(区)的1471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进行了深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黄土高原淤地坝具有显著的淤地拦沙效益,在促进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淤地效益显著。根据调查结果,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无水淤地坝已淤坝地面积达59.62万亩,不仅有效增加了黄土高原优质稳产高产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和坡面植被恢复,对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拦沙成效斐然。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效发挥了防治水土流失、拦泥保土、削减入黄泥沙的重要作用。黄土高原地区1471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拦截的38.23亿立方米泥沙,相当于2个多李家峡水库的总库容。淤地坝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减轻沟道侵蚀,稳定了沟床、沟坡。截留的大量泥沙,对减缓下游河道淤积、助力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保障黄河安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社会效益深远。淤地坝以坝代路,连接沟壑两岸,有效改善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不利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仍有较大淤地拦沙潜力,通过淤地坝层层拦截,仍能有效减轻暴雨洪水对沟道的冲刷和泥沙危害。
开展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重要举措。本次调查创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了经济高效、切实可行的淤地坝淤积调查方法,开发了淤地坝淤积量推算模型和库容自动计算平台,获取了黄土高原64.06万平方公里高精度数据底板、近7000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外业实测数据,取得坝顶、淤积区、下游沟道、泄洪设施等关键点位调查数据5万余个,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实测资料。下一步,水利部将持续深化淤地坝淤积专项调查成果应用,加强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估,丰富淤地坝数据库,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黄河流域治理管理提供更强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