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年来效益显著
12月14日,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建设30周年的重要节点。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了关键性骨干作用,截至目前,累计拦洪运用近70次,拦洪总量超2200亿立方米,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安澜环境。三峡电站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多年平均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产量的10%。
三峡工程显著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累计过闸货运量超21亿吨,年均经济效益344亿元,极大促进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三峡水库作为国家重要淡水战略储备库功能日趋凸显,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调节补水2732天,补水总量超3600亿立方米,保障长江中下游人饮和灌溉用水安全。
三峡库区产业扶持成效明显,扶持生态农业园46.8万亩,培育形成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21个,扶持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库区GDP年均增长率达15.9%。移民安稳致富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完成移民安置区帮扶项目1193个,新增就业岗位94.1万个,就业保障性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精准帮扶移民安置村801个,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超95%、村庄道路通达率接近100%,库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外迁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设施持续完善,大部分移民已逐步融入迁居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支持建设中小学135所,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全覆盖;新建医院23所,文化体育场所58所,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地面文物保护177处,发掘地下文物点面积16万平方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库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158万吨,库区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支流富营养化得到初步控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供水水质安全得到保障。生态屏障功能逐步显现,重点片区林草覆盖面积增加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保土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岸线环境综合整治687公里,消落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实效,人工增殖放流各种鱼类共6亿尾,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一步优化。
此外,三峡库区地质安全得到保障,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有效解除了致灾隐患。实施地质灾害治理460处、塌岸防护69公里、高切坡治理161万平方米,开展滑坡危岩体和蓄退水影响人口搬迁,自2003年以来,三峡库区未发生蓄退水相关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中下游城乡供水和灌溉得到缓解,增加城乡日供水能力226万立方米,改善灌溉735万亩,中下游城乡供水及农田灌溉取水影响得到缓解,超900万人口受益。
(本报记者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