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这些暖心故事90】京城的地下水“回来了”

【字体:      】     打印     2025-01-07 18:3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些暖心故事90】

  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的秦城村,出了件“奇事”——果园低洼处,树不用浇水了!

  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如把记者带到一处泉眼旁,笑着揭开了谜底:“瞅见这儿没?这口千年‘龙潭’,干涸20来年,这两年复涌了!果园浇水省了大事。”

  他激动得意犹未尽:“头两年,到了冬天,泉水就变细流儿了。可今年你猜怎么着?过了大雪节气,泉水还咕咕冒个不停!”

  为了进一步探探虚实,王德如约来两位相熟的“水专家”给把把脉。

  “水专家”中的一位是昌平区水务局干部张轶洋。他将仪器一端缓缓探入水中,片刻后,数据出来了:“王支书,这水量和夏天一样,大概0.3立方米每秒!”

  王支书笑得鼻子、眼睛都挪了位:“好!好!打眼一瞅,水就不少……”

  张轶洋拉着王支书走出几十步,蹲下身子,按了按湿润的泥土,指着上面一丛芦苇说:“您看这儿没,下面也是一处小泉眼。这附近有十多处芦苇,就有十几处泉眼。”

  “十几处泉眼?那敢情好!那敢情好!”王德如又是一迭声地夸赞!

  “说明咱北京的地下水位上升了!一方面,多亏了千里之外的南水进京;另一方面,说明咱北京的生态涵养能力增强了。”一旁的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赵洪岩细细道来。

  他掰着指头算起“流水账”:这10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向北京输水超过106亿立方米,相当于送来731个西湖。地下水能“休养生息”,水资源的“家底”一下子变厚实了——水位连续9年回升,累计回升了13.68米。

  “我跟您说个数儿,北京有81处干涸泉眼复涌了!真真儿的,泉水可着劲儿地来了。但咱的节水意识,可丝毫不敢放松!”赵洪岩叮咛王德如。

  (本报记者 章正 董城 张景华)

作者:    责编: 李姗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