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迅速响应 全力救援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抢险救援工作全面展开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8日 03版)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东经87.45度,北纬28.50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截至1月7日19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3609户房屋倒塌,188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8名重伤员转移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目前,共调集各级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1.2万余人,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工作,搜救出被困群众407人,设立14个转移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04万余人。区、市、县三级共派出医疗救助队伍24支568人、救护车106辆开展转运救治工作,受伤人员已全部收治。
第一时间开展搜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立即启动抗震救灾二级响应,自治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带队赶赴震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排查情况、摸清底数,齐心协力、加强协调,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日喀则市立即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前往震中,成立人员救治、物资保障、设施抢修等工作专项组。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已陆续抵达震区,开展灾情摸排、应急处置、人员搜救转移避险、物资筹集调配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并迅速调集森林消防、武警、公安、部队等各方力量3400余人、车辆器械150余辆,前往一线开展人员搜救工作,调派医务人员340余人赶赴震区救治伤员和被困人员。同时,向震区紧急调拨了一批自热米饭、矿泉水、方便面、防寒大衣、防寒鞋、被褥、床、帐篷等救灾物资。
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伤员搜索等工作,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调派8辆医疗救援车辆和26名医务人员赶赴当地。灾区相关医院也开通伤员救治绿色通道,收治床位充足,伤员救援和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西藏军区总医院派出应急医疗队55人及野战手术车、救护车、发电车等12辆救援车辆赶赴灾区,确保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铁路部门采取“轨道车添乘检查+徒步巡查+调阅监控视频”等方式,组织工务、电务、供电等单位对受地震影响的相关铁路设备开展“地毯式”排查,确认安全后分段开通铁路线路。据悉,受地震影响的拉日铁路相关区段已于1月7日14时53分恢复运行。公路交通方面,西藏自治区公路中心已向地震影响区域增派公路养护巡查力量,精密排查各类公路基础设施受损受灾情况,及时开展道路灾毁应急处置。公路养护部门持续发布公路出行服务信息,同时加强灾害现场滞留人员救援、疏散和转移等工作,加强沿线服务区、救助站应急药品、供氧、餐食等服务,确保受困司乘人员及时得到基本救助和生活条件保障。截至1月7日18时左右,定日县因地震损毁路段均已抢通。
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调拨物资驰援震区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地震二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向灾区调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折叠床等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以及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殊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受灾群众救灾救助工作。紧急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协调阿里集团、红十字会总会、爱德基金会、乡村发展基金会、壹基金、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等向灾区援助取暖炉、电热毯、帽子、围巾、手套、保暖衣、赈济家庭包、儿童温暖包、应急食品等13万余件救灾物资,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灾害救灾工作,统筹用于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重点做好搜救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整治、倒损民房修复等工作。财政部要求西藏财政厅抓紧将资金拨付灾区,及时了解掌握灾区应急救援资金安排和资金需求,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并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西藏地震灾区灾后应急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水利部迅速启动水利抗震Ⅳ级应急响应,要求迅即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震区水利工程和可能引发的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风险研判,及时处置各类险情,落实危险区群众预警和转移措施。同时,协调组织调用相关卫星遥感影像,对地震造成的水利工程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经全国水利一张图分析,距离震中10公里范围内有小型水库1座;10至20公里范围内有小型水电站1座;20至50公里范围内有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电站4座。据7日10时43分卫星遥感影像分析,震中附近的河流未发现堰塞湖、堤防溃决等情况。西藏自治区水利厅迅即组织日喀则市及定日县、定结县、萨迦县、拉孜县等开展水利工程险情排查工作,并派出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水文应急监测等工作。经初步排查,未发现重大险情。
国家卫健委迅速了解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紧急调派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重症医学、骨科和急诊科等专业专家赶赴地震灾区,并要求周边省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做好救援准备,根据需要随时支援。国家卫健委负责同志已赶赴现场指导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全力支持西藏自治区做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残疾。
目前,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震区隐患排查、群众避险安置、受损设施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
地震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部,距离地震最近的断层为登么错断裂,距离约11公里,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专家表示,一般来讲,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余震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余震活动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减弱,过程中也会存在起伏活动。因此,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截至2025年1月7日13时,共记录到3级及以上余震16次,其中3.0至3.9级地震13次,4.0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为9时24分4.4级、9时37分4.2级和9时43分4.1级地震。
专家介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地壳缩短增厚和广泛的高原变形,是控制中国大陆西部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同时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应力作用,高原内部发育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两种典型断裂。在这种强烈地壳形变作用下,拉萨地块及周缘断裂带活动尤为强烈。1950年以来,拉萨地块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最大为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因此,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
(本报综合消息 记者尕玛多吉、傅强、姚亚奇、鲁元珍、刘坤、陈晨、金振娅、王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