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科技攻关成效显著

【字体:      】     打印     2024-12-13 22:0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者从12月9日召开的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科技攻关成效显著,共发布水利科技相关成果与技术1400余项,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科技工作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在重大问题研究、水利标准化建设、水利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在水循环过程精准模拟与动态预测技术、水旱灾害风险分析技术、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北斗定位系统、卫星遥感、测雨雷达、激光雷达等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迭代研发降雨预报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等水利专业模型,有效支撑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同时,重大科技项目投入渠道不断拓宽。水利部立项实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专项项目105项,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先后设立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和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资助项目158项。新设立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立项支持重大科技项目243项,有效带动社会投入17亿元。

  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十四五”以来,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领域,布局筹建20家部级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水利部已建和筹建部级重点实验室30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6家。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三峡集团副总经理王昕伟介绍,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世界级水利水电工程,组成横亘1800余公里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总库容达919亿立方米,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有力确保了防洪、供水、航运和能源等“十大安全”。此外,三峡集团还创新“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攻克污泥资源化处置等技术难题,深化“厂网河湖岸一体”治水,已建设和投运管网长度累计超过2.3万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42.3万吨。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本次水利科技工作会议部署,将继续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

作者:    责编: 瑶薇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