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结束二十七年断流史 西辽河首次实现干流全线贯通

【字体:      】     打印     2025-04-18 15:5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0日10时,西辽河干流水头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教来河口,与下游有水河道既有水面成功“会师”。这一历史性交汇,标志着自1998年以来断流长达27年的西辽河,首次实现干流全线贯通。

  如今的西辽河畔,辽河公园碧波荡漾,河道两岸群鸟翔集,沿河居民盼水、见水、亲水、乐水的景象渐次铺展。曾经干涸的河道,正一步步显露出生命的活力。

  “小时候,西辽河的水清澈见底,我们常在河边玩耍,河里鱼虾成群。可后来,水越来越少,直到干涸,我们心里别提多难受了。真希望它能早日恢复往日模样。”一位在西辽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感慨道。

  西辽河位于辽河上游,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市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和吉林省双辽市等地,最终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东辽河汇合,共同塑造了辽河干流,是我国东北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系,承载着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维护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等多重关键功能,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线过流期间,沿线百姓欢欣鼓舞,扶老携幼纷纷沿着水头行进方向驻足观看。”在水利部4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西辽河是流域人民的母亲河,复苏西辽河生命不仅生态意义显著,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西辽河是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的重要生态屏障,孕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等重要史前文化,也是全国七大江河中唯一断流的大江大河。”陈敏介绍,因自世纪之交天然来水减少、上游拦蓄增多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等,西辽河遭受了沉重打击,流域内地下水超采严重、草场沙化、湖泊湿地萎缩。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西辽河断流的次数、天数和断流长度大幅增加。自1998年汛后,其河道一直处于断流状态,流域生态一度岌岌可危。当地世代依河而居的居民,对西辽河有着深厚的情感,复苏母亲河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渴望。

  针对西辽河长期面临的干支流过流通道不畅难题,以及阻水片林、高秆作物、围堤、道路、取土坑等众多情况,自2020年起,水利部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控,实施春夏季生态补水,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调度成效显著。特别是2024年接续实施春季、汛期调度,尽可能拓展河道浸润范围,改善河道过水条件,为2025年春季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季水量调度启动以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采取“分段驻守、动态管控”方式,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人工巡查”三位一体交叉互补模式,开展西辽河干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重点河段实时监管,对工程运行、口门启闭、水头演进以及河道过流等开展不间断巡查。

  “在今年的春季调度关键期,我们紧急抽调有关部门、单位人员,对过流重点河段实行动态巡查,巡查里程达7.5万公里,及时排查发现过河路面、拦河闸坝、跑冒滴漏等问题,并第一时间组织调动大型机械设备疏通河道脉络,挖掘清理卡点堵点,减少水流漫散损失,确保水头平稳有序向下游行进。”松辽委水资源处处长赵鹏敏说。

  据初步调查,2024年通辽市地下水位平均值较2020年回升了0.55米,天鹅、大雁等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候鸟陆续回归,流域生机逐渐复苏,重新焕发生机。“西辽河生态复苏之路仍任重道远。”松辽委主任张延坤表示,“松辽委将建立健全长效生态保护机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让这条古老的母亲河早日重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为流域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是今年母亲河复苏行动取得的重要成果。”陈敏表示,2022年以来,水利部围绕解决河道断流、湖泊萎缩问题,在全国选择88条(个)河(湖)启动开展了母亲河复苏行动,逐条(个)制定“一河(湖)一策”保护修复方案,采取了节约用水、优化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截至2024年年底,88条(个)母亲河(湖)里面的74条河流全线贯通,5条河流虽然没有贯通,但是有水的河长和有水的时长增加了,9个湖泊生态水位(水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京杭大运河已连续3年全线贯通,永定河实现了连续4年全线贯通、连续两年全年全线有水,可以说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作者:    责编: 李姗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