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人民时评)
王 浩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5日 第 05 版)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太浦河蜿蜒流淌,一水连三地,江浙沪牵手,建立“联合河长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川渝两地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村级河长展开今年首次联合巡河,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奔腾万里的长江黄河,到造福两岸的家乡河湖,再到欢腾山涧的无名溪流,120多万名河湖长上岗守水、携手治水,合力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队伍不断壮大,从“总指挥”到“最前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一级抓一级,层层促攻坚,治理资源不断聚集、治理手段更加多元、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湖长制带来河湖长治,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2022年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践充分证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河湖长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近年来,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考核问责等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河湖长制办公室等凝聚起各方力量,“河小青”“巾帼河长”“企业河长”等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但也应看到,河湖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容易治的已取得重要进展,剩下的还有不少矛盾尖锐的“龙须沟”。各地应重拳出击、驰而不息,加大力度、延伸广度,让河湖长制实现“有能有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更好完善河湖长制、发挥其治理效能,需要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非法采砂、过度取水等问题困扰河湖健康。一体推进治水、治岸、治山、治污,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从“分段管”到“全域管”,从“一家管”到“合力管”,必须完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健全执法监督,让河湖不仅有人管更能管得好。一些地区探索“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衔接,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惩戒力度。继续以“河湖长+”为牵引,健全完善会商研判、资源共享、执法联动等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强化数字赋能,为河湖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撑。一些地方开发河湖长手机平台,实现了轨迹追踪、在线上报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当前智慧水利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应抢抓机遇,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河湖长制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跑路、从拼体力到拼算力的转变,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保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让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守护,并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不仅体现出制度创新的突出成果,更彰显着对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久久为功、真抓实干,继续完善河湖长制,将为建成幸福河湖打下坚实基础,绘就人水和谐的斑斓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