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这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开工 将让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库实现牵手!

【字体:      】     打印     2022-07-13 08:5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月7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引江补汉工程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将连接起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

  工期9年 静态总投资超580亿元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项目盛大开工

  所谓引江补汉是指将长江里的水引到汉江。丹江口水库是汉江最大的调蓄工程,而它正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袁其田介绍,工程是从长江三峡水库左岸取水,途经湖北省宜昌市、襄阳市和十堰市,工程的终点位于丹江口水库大坝下游5公里处。这个工程由输水总干线和汉江影响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组成。

  按计划,引江补汉工程多年平均引江水量为39亿立方米,设计施工总工期9年,静态总投资580多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董事长钮新强介绍,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有压单栋自流输水,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很大,是我国调水工程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钮新强说:“这个工程有一条190多公里的深埋长隧洞,工程的开发直径12米多,沿线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所以工程的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国内外罕见的。”

  难度最大引调水隧洞

  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难度国际罕见

  据了解,工程的隧洞平均埋深全线大于1000米,埋深的洞段达到10公里。这将是我国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长距离引调水隧洞。工程的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输水隧洞穿越地层涉及古元古界至新生界,跨13个地层单位系,含3大岩类,66个岩组。南水北调集团办公室主任井书光表示,这对工程建设来说面临“三高三多”不良地质条件。

  “三高”是指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地温。“三多”是指断层多、地下水多、软岩洞段多。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突泥涌水和坍塌等情况风险,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和施工停滞等问题发生;可能发生软岩变形等风险,将导致TBM卡机,延误工程进度,处理不当会导致衬砌破坏,影响工程安全;岩爆段施工难度较大,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施工人员和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在引江补汉工程开工之前,钮新强带领团队,开展地质勘察、规模论证、线路比选等工作,力求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后方,规划、水工、施工等多领域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规模论证、工程布局研究。团队对工程区80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1.5个上海市的面积进行了全面“体检”,为寻找最佳线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井书光表示,初设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预计9月份可完成。2022年底前,预计可完成输水总干线出口段施工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建设,以及隧洞出口段土石围堰、出口建筑物基础开挖和26号支洞进场道路施工等任务。

  引江补汉工程

  连接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

  引江补汉工程一旦建成,将连接起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钮新强表示,三峡水库作为水源地的作用将体现出来,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将更加充沛。

  “引江补汉实施以后,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就可以从现在的95亿提高到115亿吨的供水量与,水源的水资源量比较充沛。三峡水库作为我国战略水源地的功能体现出来,使得南水北调中线北方供水的保证率提高。”

  袁其田表示,该工程将完善国家骨干水网格局,为汉江流域和京津冀豫地区提供更好的水源保障,实现南北两利。通过引江补汉工程连通了长江汉江流域与华北地区,对完善水网格局,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引江补汉工程的开工建设将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加快推进引江补汉工程等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水利部供图)

  (总台记者 朱敏 许伟 丹江口台记者 高重阳)

作者:    责编: 李姗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