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水利部:2022年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水土流失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综合性指标。水利部近期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较2021年减少2.08万平方千米,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良好态势,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88%提高到72.26%。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5.34万平方千米,较2021年减少2.08万平方千米,减幅0.78%,年际减少量和减幅均有所扩大。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沈雪建:从总体格局看,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西部地区减少量大,中部和东部减幅大。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看,与2011年相比,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18%、14%、14%。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看,40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年际减幅为0.74%,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明显。
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是控制人为破坏“增量”的重中之重,沈雪建介绍,当前已逐步构建起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沈雪建:通过“天上看、地面查、全覆盖”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水土保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体系。2022年,全国人为水土流失发生率和侵蚀强度实现持续下降,人为扰动地块水土流失发生率较2019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
近年来,通过紧盯断流河道和萎缩干涸湖泊修复、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等重点任务,组织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有效保障了河湖生态水量。2022年监测结果显示,白洋淀、石羊河、台特玛湖等生态脆弱河湖复苏后水土保持及生态改善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趋好。沈雪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打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控增量”、综合治理“减存量”、强化管理“提质量”的组合拳。
沈雪建: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有效带动激发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科技等基础支撑能力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