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浙里万水千山】黄酒、奶茶和“迅哥儿”,在绍兴你能“浙”样品味运河

【字体:      】     打印     2024-12-20 16:1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尽了杭州之美,在于山水,不止于山水。公元772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唱出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曾几在游览衢州三衢山后欣然落笔成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开元十五年秋,李白登天台山。一到琼台仙谷,就被这仙踪道迹所陶醉,挥毫落纸,“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央广网浙江频道推出《浙里万水千山》栏目,将通过镜头和文字,带您走遍浙江的万水千山,共同见证“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过程中的累累硕果。

  央广网绍兴12月17日消息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浙东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历经约2500年的发展演变,延续使用至今,是宁绍平原航运、泄洪、灌溉、输水的主干水道。

  一方鉴湖水酿一方好酒

  曹娥江水汇入浙东运河陶堰段,静静流淌至浙江绍兴鉴湖。这片水域不仅孕育了江山如画的诗意,更是馈赠了无尽物产。南宋文豪陆游曾在此留下名句:“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诗人笔下的鉴湖,不仅有令人屏息的自然美景,还涵盖了“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的悠然洒脱。  

  时至今日,鉴湖依旧以其丰富的物产滋养着当地居民,并在当地的保护下被进一步活化利用。绍兴黄酒,就是这方水土最具特色的“舌尖记忆”。走进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绍兴黄酒小镇,青砖石板路,小桥流水,濛濛细雨笼罩着的水乡小镇好似迷宫,待人们探索隐藏在其中的人文和诗意。

  循着馥郁黄酒酒香,游客便能在小镇内寻得绍兴特色酒坊。绍兴黄酒以其橙黄透亮的色泽、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闻名。而这一方美酒的独特品质,离不开鉴湖水的滋养。清代学者梁章炬曾说:“盖阴山、会稽之间,水最宜酒,异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在绍兴千年酿酒史中,鉴湖水堪称“第一功臣”。

  据黄酒小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酒小镇以黄酒为魂,打造“黄酒文化体验、婚庆产业链、水路光影秀、沉浸式演艺秀”四大特色业态,营造“醉里水乡、戏里水乡、梦里水乡”三大主题场景,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生活味、烟火气的沉醉式古镇,形成了世界级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探索绍兴黄酒的一万种可能

  鉴湖同时也是绍兴文化的精神图腾。循着鲁迅笔下的烟雨江南,青石板铺路,斑驳的苔藓,摇摇晃晃的乌篷船,共同勾勒出水乡特有的生活韵味。街巷尽头,一家以鲁迅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店铺引人注目。

  走进店内,一尊憨态可掬的“迅哥儿”卡通雕塑格外醒目,其标志性的大耳朵和可爱形象吸引着游客驻足拍照。绍兴绘璟文化市场部主管尉韦媛表示,推出Q版鲁迅形象是为了让这位文化巨匠更接地气,拉近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店内陈列着丰富的鲁迅主题文创产品,从冰箱贴、笔记本到盲盒、玩偶一应俱全。其中,最畅销的产品——同样由鉴湖水酿成的黄酒奶茶和黄酒咖啡,巧妙地融合了绍兴传统特色与现代饮品文化。

  “我们在探索绍兴黄酒的一万种可能。”绍兴绘璟文化市场部主管尉韦媛告诉记者,该品牌创始人、绍兴本土青年企业家吴徽以祖上书房“绘璟”为名,开启了创业之路。企业既保留了传统的“纯粮酿造”和“一冬一酿”,又引入恒温水果发酵、超低温除陈等现代工艺,成功打造了黄酒奶茶、冰激凌、咖啡、巧克力等跨界文创产品。

  “我们的黄酒奶茶无法选择甜度和酒精度。”尉韦媛笑着说,“因为这是我们经过100多次调配最终确定的最佳口感。”据尉韦媛介绍,旅游旺季,该奶茶单店日销量便可突破200杯。“游客们纷纷手持黄酒奶茶在古桥上打卡拍照,还意外带火了附近的宝珠桥景点。”

  共建共享、可感可及的“幸福之河”

  被称为绍兴酒之“血”的鉴湖水以其低污染、适中软硬度和丰富矿物质含量,为绍兴黄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酿造条件。

  近年来,绍兴市全面推进浙东运河综合治理工程,水质持续向好,常年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标准。优质的鉴湖水源,让千年酿酒传统得以延续,源源不断地奉上一樽樽醇香四溢的绍兴佳酿。

  据绍兴市河湖长办负责人张寅介绍,通过建立河湖长制联席会议,该市全面加强了对运河沿岸的巡查监管。“我们充分运用高空鹰眼监控和无人机巡航等智能化手段,有效治理了水域监管盲区和堵点等问题。”张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绍兴市制定了“一河一策”的精准治理方案,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张寅骄傲地说,通过系统布局清水节点、贯通滨水绿道等一系列举措,浙东运河已逐步蝶变为百姓共建共享、可感可及的“幸福之河”。

作者:    责编: 李姗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