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风力侵蚀与生态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成投用
本站讯 近日,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黄土高原风力侵蚀与生态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十大孔兑地区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观测站建设历时半年多,已通过为期2个多月的测试运行工作。
黄土高原风力侵蚀与生态水文野外站位于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南部十大孔兑地区,为一站三点式布局。设站区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干旱草原,按照植被和气候的梯度分布特征,自西向东,三个站点分别设置在毛不拉孔兑、西柳沟和皇甫川流域的上游区域。三个观测站点已购置并安装了碳通量观测塔、小型野外气象站、土壤蒸渗观测系统、全彩高清野外监控系统等配套仪器设备,借助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和在线数据管理平台,可实现数据的远程自动化管理。依托观测站点,未来将重点开展黄土高原典型脆弱区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演变过程、干旱脆弱区植被退化和恢复机制、植被变化的风蚀调控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获取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的主要基地。近年来,黄委立足流域区域特点,全面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建设布局,谋划建设了一批野外观测站点。下一步,黄委将持续推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日常运维与功能升级,不断优化站网建设,为“三条黄河”联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