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媒聚智赋能 技术领航共启新程——松辽水利委员会全方位做好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技术支撑
本站讯 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然而,受降雨减少和流域经济社会、农业生产扩张无序发展等因素影响,自1998年以来西辽河干流河道长期干涸,断流长达27年之久,河道下垫面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流域原有的历史监测数据、产汇流机制、河道沿程损失等情况已无法满足全线过流调度工作需要。
松辽水利委员会坚决落实“全力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决策部署,成立技术分析组,由委总规划师牵头负责,整合人员和技术力量,强化专业技术支撑和保障。制定《西辽河春季水量调度指导工作方案》,根据实时气温变化、河道过流情况、水库蓄水量、工程情况等,滚动分析水情、工情及水流演进规律,充分发挥“智囊”作用,为调度指令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超前谋划,系统开展调度准备
春季调度开始前,组织开展老哈河、西辽河干流等重点河段现场调查,逐点位分析河段阻水情况,研判河道过流能力并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与流域气象中心协作配合,密切关注流域气温变化趋势,收集历史同期气温和径流等数据,结合气温变化趋势预测,合理确定影响因子,拟合流域气温变化—径流相关性曲线,提出西辽河春季调度起调时间建议。
精准研判,科学把握演进规律
春季调度期间,收集上下游主要工程和断面实时水文数据,分析重点河段输水损失和水流传播规律,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二号村段等漫散较为严重的区域,加密入口、出口断面水位流量监测,拟定沙坑水库水位—库容曲线,合理率定河道沿程损失系数,分析渗漏损失情况。为有效应对麦新至通辽区间河道漫散情况,组建4支专项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精准确定14处漫散点位和27处漫散河段,科学分析各漫散河段损失率,为全线过流调度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智慧加持,深化信息融合共享
及时整合二维水动力模型和实时卫星遥感等监测数据,滚动开展河道过流能力、治理路线比对、水流演进分析,确定部分区域内涝排水出路等重要参数,累计完成河道合理下泄流量和工程组合下泄流量模拟50余次,着力提高水利模型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精准调度和风险预判,为多目标工程和水源联合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长河奔涌,智启新程。下一步,松辽委将及时复盘总结春季调度经验,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持续提升西辽河调度工作技术支撑保障能力,服务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西辽河生态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