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成功落地
本站讯 近日,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成功落地,创新采用“以碳代偿”模式替代传统生态损害赔偿,开创水土保持与司法协同保护的新模式。
此次突破源于一起环境司法案件。甘肃省庆阳市某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引导被告人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通过购买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250吨碳汇量,替代传统生态损害赔偿。这一做法,既贯彻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又通过创新手段实现了生态修复的即时性、实效性,不仅让生态破坏者转化为生态修复者,更通过市场化手段将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价值,实现了水土保持功能从“隐性生态效益”向“显性经济价值”跨越,为司法生态补偿提供了全新路径,也为同类案件提供了示范样本。
这次司法碳汇交易,拓展了碳汇交易的应用场景。4月9日,黄河水利委员会上中游管理局与甘肃省林区中级法院在西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围绕司法碳汇保护基地共建、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合作、环境执法司法衔接、信息共享交流、人才双向支持等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建立“司法+行政+市场”多元协同的生态保护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