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本站讯 4月4日上午10点,岳城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位于天津河北区的新开河耳闸开启,引滦水进入京杭大运河天津市中心城区段;此前,北运河水和天津本地水汇合,与南运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至此,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潘庄引黄、官厅水库、岳城水库、引滦工程、再生水及雨洪水六个水源的水全部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受益广泛,是活态遗产。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一个时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就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从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和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修复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有序实现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要求继续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完善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22年,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人民政府开展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补水河道5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33米,沿线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再现了壮美运河千年神韵。
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在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此次补水综合考虑各补水水源条件,结合沿线春灌需求,自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较2022年提前了1个半月,计划5月底完成,并根据水源来水情况尽量延长全线贯通时长。计划补水水量4.65亿立方米,其中用于置换沿线农业灌溉取用深层地下水水量约2.08亿立方米,置换河北邢台、沧州、衡水,天津静海、滨海新区等地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灌溉水源,预计置换灌溉面积约99万亩。
此次补水有六条路径,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水,在山东位山穿黄后,经小运河、六分干、七一河、六五河为南运河补水;岳城水库水,经漳河向卫运河、南运河补水;引黄水,经潘庄引黄渠首、潘庄总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头屯干渠、漳卫新河倒虹吸,向南运河补水;引滦水,经永金引河、新开河向天津市中心城区段补水;官厅水库水,经永定河引水渠、北京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向通惠河补水;再生水及雨洪水,为通惠河和北运河补水。除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补水外,同步为途经的439公里河道补水。4月4日,涉及的1146公里补水河道全部实现贯通流动。
自3月1日京杭大运河启动补水以来,截至4月3日,已累计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19121万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41.1%。其中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累计补水4204万立方米,潘庄引黄累计补水2141万立方米,官厅水库累计补水649万立方米,岳城水库累计补水3013万立方米,再生水及雨洪水累计补水9114万立方米。河北省累计引水666万立方米,用于2.9万亩农田灌溉。